1611/08/2010
0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3 14 15 08云南 大理 苍山
清碧溪 清碧溪位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是苍山18溪中风光最美的一溪。 主要景观为清溪三潭,从峰下自上向上望去,三潭碧莹莹的溪水一层层排上去,到了峰顶,光滑笔直的巨峰两相对峙,形成一个狭窄的山口,陡崖之间一股清泉从 悬岩峭壁中悬流倾泻,汇集成潭,飞珠溅玉,煞是壮观,潭顶玉柱飞泻,潭间水流清澈,犹如天上的神仙拿了翡翠盆子在排队接水,三潭层叠,每潭都明莹见底,山 光云色,尽映其中,潭底的累累小石子,或青或白,似乎能看清石上的纹路,每当太阳照起来,映在潭底,像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闪光,美不可言。 徐悲鸿游清碧溪 到上潭时,写下了“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10个字。最销魂处莫过于溪水“青碧璀琛,宛如宝玉之丽。”但若没有“水叠三潭”的景致,恐怕碧水清溪也不致 如此盛名。 夹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间的清碧溪分为上、中、下潭,其水各自的景致:“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 景观特点 从来胜景在险峰,上潭其路之险引无数路人竟折腰,却也成为一个销魂之处;下潭水清如玉,水中鹅卵石粒粒可数;中上潭悬于陡涧峭崖之中,飞瀑依次从岩上跃下,飞花点翠般。其景美,其名符:当地人亲切地称这条四秀灌溉着苍山与洱海间许多村庄的溪水为“德溪”。 没青碧溪而下,苍山圣应峰麓,有纪念国民党时期云南省主席和驻大理陆军旅长刘正富率部修路的功绩而建的圣麓公园,园内有五凤楼,四方两层阁楼,龙云铜铸台水榭,亭台楼阁,是游人憩息歇脚的好去处。 清碧溪的传说 清碧溪,也叫“青龙潭”。若从峰下抬头仰视,潭旁岩石就象两道凌空而立的大门,险而壮观。溪水象一匹很长的白绸缎,从岩头向下飘飞,阳光之下显得特别奇丽。潭边峭壁上,有“禹穴”两个大字,几株杉松挺立两旁,似乎真有龙藏水中。 传说,这个龙潭原住着一条小青龙,龙潭 下原有一个寺庙,叫“小雷音寺”,寺内住着一个老和尚,喜爱下棋。小青龙因久住龙潭心里烦闷,常常变成一个年轻人出外与老和尚下棋。天长日久,结下了深厚 的友情。一天,二人下棋下得太晚,老和尚留年轻人住宿,年轻人不肯,并说自己就住在附近。老和尚知道附近无人家,以为这是青年人在哄他,当年轻人吐露了实 情时,老和尚更不相信,定要年轻人变出原形证实。年轻人迫于老和尚固执的要求,把自己的原形变了出来。龙身粗如水缸,头如大斗,口似血盆,牙如利剑,眼似 铜铃,浑身青黑,鳞甲泛光,身有八九丈长。顿时,便把老和尚吓昏死了,两个偷看的小和尚,当即也吓丧了命。由于小青龙变原形时被两个生人——小和尚看见 后,再不能变成人了。怒急之下,小青龙将尾巴一扫,把小雷音寺扫平了,瞬间,大水铺天盖地的涌来,于是小青龙驾着水头,一直闯进洱海去了。后来,人们为了 纪念小青龙,便在峭壁上刻写了个“雨”字。后来,太守杨邛,改为“禹穴”二字。
七龙女池,位于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是游览苍山玉带云旅游路必到的重要景点。 点苍山的风景,以云、林、雪、泉、石、花而著称,在“泉”中,七龙女池可以说是最鲜为人知的。这里因地势险峻,海拔较高而游人罕至,直到1994年在海拔2600米高度玉带云出处的山腰修建了玉带云游路,游人们才突然发现了七龙女池的天生丽质。 玉带云游路,南起马龙峰的清碧溪,北抵应乐峰的梅溪,长18公里,宽2米,将苍山许多景点连接 起来。游人行走于游路,可览苍山奇峰异石,林泉飞瀑。从苍山索道乘缆车抵中和寺,然后往南顺玉带云游路而行,一路峰回路转,绕过苍山中和峰、龙泉峰、玉局 峰,越过中溪、绿玉溪两道貌岸然箐湾,行程约六、七公里,便来到了玉局峰和马龙峰之间的龙溪。龙溪的水清冽异常,就是从七龙女池流出的。 七龙女池景色之美,因藏之深山而自成特色,在苍山群溪中独具卓然之势。七龙女池与苍山其他泉溪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是奇、秀、清、幽。 奇 :七龙女池位于苍山的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马龙峰是苍山十九峰中最高的山峰,海拔4122 米,山势雄奇;玉局峰则是传说中望夫云升起的地方,蒙着一层神奇的色彩。七龙女池就被这样两座富有奇幻色彩的雄峰所夹峙,其地理位置自然就格外引人注目。 再加上周围巨石千奇百怪,溯溪而上,池水一潭比一潭小,景致一潭比一潭奇,传说这里是七位龙女沐浴之地,实在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景点。 秀 :七龙女池的流水千姿百态,撩人心扉。由于七潭池水间落差不大,流水迂回婉转,或缓流于石 上,或滑落于潭前,或流动成溪,或汇集成潭,无不体现一个“秀”字。七龙女池是小憩进食的理想之地,在池旁石凹席地而坐,细观一脉清流从石上滑过,那水流 的姿态有不可言说的美。水流的纹理十分精致,仿佛流水在岩石上经过千年万年的打磨而成。细观石上清流,是一种美的享受。 清 :七龙女池水色十分清。一龙女池清亮如绸缎,二龙女池澄碧如绿玉,三龙女池透明似薄冰,四龙 女池纯净如水晶,五龙女池晶莹如水银,六龙女池汪浅似月光,七龙女池则深藏山涧,犹如一极醇香美酒。每个潭池水都用不同的水色刺激着游客的感官,任由你去 想象。今人在五龙女池附近石上刻的“珠帘”两字,把五龙女池带石上水瀑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幽 :深藏于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的七龙女池,景色幽深。沿着溪水在巨石间盘桓而上,水声环耳,曲径通幽,让人有渐入佳景之感。特别是七龙女池,藏在两山夹峙的深壑间,池水在天光映射下,闪着幽邃神秘的光。附近石壁上,有人刻下“消魂”两字,其中深意见不言自明。 苍洱之间,古为泽国,有关龙的传说特别多。点苍山的诸多泉、潭,大多以龙命名,如玉局峰与龙泉 峰间的洗马潭,古称“龙池”,三阳峰与兰峰间的黄龙谭、黑龙潭、双龙潭也无不与龙有关。据说,黑龙潭居住的黑龙是公龙,黄龙潭居住的黄龙为母龙,七位龙女 就是黑龙与黄龙的女儿,她们常常瞒着父母,跑到这里来洗澡。大女儿身材高大,自然就在面积最大的一龙女池,以下的几个妹妹依据年龄大小,依次选择了其余几 个水池。七龙女年纪最小又怕羞,就躲到最幽深的山涧间的七龙女池洗澡。七位龙女洗澡时,苍山就飘起玉带云游,这是她们的腰带解下后连在一起变成的。游客行 经的玉带云游路,就是七位龙女挂腰带的地.
大理 七龙女池
苍山大峡谷深藏在马龙峰与圣应峰之间,怪石嶙峋,壁立千仞,藤萝蔓蔓,古木森森,极富原始野趣,令人神驰:“水叠三潭”似云帆、似珠玑,漾光浮黛,金碧交荡。“禹穴”摩崖石刻,为明太守杨邛崃所书,即当年大禹劈山引水,以滋农桑,后人为此焚香祭刻。嬉戏于溪流之间,“晒衣石”系明徐霞客探险落水晒衣之处。伫立滴水观音石,仰望悬崖为抚琴台,是明杨升庵流放大理,客宿感通寺常来此抚琴吟诗,排解心中愁结之所。 2000年10月1日建成的感通大索道为奥地利进口6人座全封闭索道,其舒适、安全、先进程度为世界一流,成为苍山旅游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公司开发的苍山大峡谷、清碧溪、七龙女池等景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游客的青睐。2003年,接待中外游客67万余人,为大理各景区之首。为大理陆地旅游景区增添了新的内容和亮点,同时在苍山建立休闲区和民居式别墅酒店,有三道茶、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并设有酒吧、茶室、餐饮等设施。 苍山大峡谷景区成功的举办了2002年大理国际铁人三项赛、第47届韩国围棋“国手战”、第十二届全国攀岩锦标赛、中国优秀摄影家表彰大会等重大国内外活动。邀请围棋泰斗吴清源、曹薰铉、林海峰、李昌镐、江铸久、芮乃伟等国内外围棋顶尖高手在苍山举办了两届苍山大峡谷围棋文化旅游节,并在景区建立了中国登山协会攀岩训练基地及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拍摄基地。 苍山大峡谷,古老而神奇,巍峨而幽深,一步一景,目不暇接,欢迎您乘座感通大索道,游苍山大峡谷!
大理 神秘的苍山大峡谷
云南有一块翡翠叫大理,瑰丽雄奇的苍山洱海是大理这块翡翠的灵魂,玉带路则是镶嵌在苍山上一条永不褪色的迷人的银带。玉带路全称为苍山玉带云游路,位于苍山半山腰海拔2600米处,全长14公里。其实这条路我也仅仅来过三次而已,一次是和个女孩子一起的,结果被雨个全湿,半路就下山了;第二次是陪我的领导来,仅到七龙女池就回去;没有想到第三次便是和你了,同时也是我唯一一次全程走完的,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我们沿着玉带路一直向北,一路上清泉幽谷、鸟语空山,一切都像从前。无论季节怎样变幻,苍山的色彩一如既往,举手投足尽是绿。走出一段就有些高险了,满是苔藓的怪岩悬在头顶,给人以苍古的感觉。对于苍山而言,玉带路在它的崖壁间忽宽忽窄,怎样蜿蜒都是如梦的游丝。但对于人,这条路在我的视觉中忽平忽陡,怎样崎岖都是清幽的风景。想到那些针对生计的拼争,忽然觉得人生的道路都是如此,没有了那种曲折与坎坷,人生也就没有了滋味。 山上空气十分的清爽,林间蜿蜒的玉带路依山势而伸,花草树木伴路而长。由于苍山海拔高,气候垂直分带,多种植物都可生长,无数不知名的花草树木构成了苍山高覆盖率的立体植被,宛若一块硕大的绿色地毯铺在苍山之上。喜欢在这清幽的环境里与你同行,听着你带着家乡味的话语,想着那是什么样的方水土养育出眼前的你?好久没有这样了,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尘埃,置身于这神奇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令人遐想陶醉。由于你的加入更增添明亮的色彩,阳光也因此变的灿烂。喜欢被你轻轻的握着我的手,心变得软软的暖暖的,远离太久的感觉慢慢的觉醒,缓缓的填充着心中早已空洞的地方。 这方幽幽天地中,只有两人的影子相伴。 是该放松一下自己的心绪,静静地聆听过耳的风雨润物之声、潺潺溪流之声、鸟儿 欢歌之声吧!这是大自然奏响的优美旋律,嗅嗅属于苍山的芬芳吧!在以后的日子里还 能记起那个阳光明媚的山涧幽静小道,那个小小的心无杂念的牵手!
大理 玉带路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市区的西北,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 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洱海唯一出水口在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洱海位于大理市境内,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等,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构造断陷湖。 生态特征 洱海正在由贫中营养状态向富营养化过渡,主要污染物有总悬浮物、耗氧物质、氮、磷、挥发性酸、硫化物等;年均水温16.9℃;原有土著鱼类20种,外来 11种,从鱼类优势种群的变化情况看,从5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3次演替过程,50年代,鱼类区系组成保持土著鱼类结构特点,以大理裂腹鱼、大理鲤、祀 麓鲤、大眼鲤、再海四须鲃、油四须鲃等为主,年捕捞量750~1500t,70年代末,鱼类优势种群变成克氏吻瑕虎鱼、麦穗鱼、史氏黄坳和兴凯刺鳑鮍,80年代,鱼类优势种变成鲫鱼,其产量占洱海总渔获量的70%左右,土著鱼类产量急剧减少。 洱海形似人耳,南北长,东西窄;当洱海水位1966米时(85高程)南北长42.0千米,东西 宽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最大水深21.50米,平均水深10.8米,湖面面积252.91平方千米,蓄水量27.94亿立方米;底质为粉沙 和粘土;在入湖河口附近滨岸水域内主要是泥沙和大部淤积,深水区淤积的沉积物多为砂壤和带腐殖质的褐色粘土;入湖河溪大小共117条,北面主要为弥苜河、 罗时江、永安江,西部汇有苍山十八溪水、南纳波罗江,东有海潮河、凤尾箐、玉龙河等小溪水汇入,出湖河流仅有西洱河。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 、“西洱河”、“西二河”等。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镇,形如一弯新月,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9公里,周长129.14公里,面积252.91平方公里。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北有弥苴河和弥茨河注入,东南汇波罗江,西纳苍山十八溪水,水源丰富, 汇水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容水量为27.94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8米,最深处达21.5米。 湖水从西洱河流出,与漾江汇合注入澜沧江。 气候 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苍山东麓。以湖形如耳,浪大如海,故名。古称叶榆泽,为断陷湖。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平均宽7~8千米,湖水面积约 246平方千米,蓄水量约 29.5亿立方米。洱海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最高气温为34℃,最低气温为-2.3℃,湖水不结冰。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 湖面除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补给,从北面入湖的河流有弥苴河、罗莳河、永安河;从南面入湖的有波罗河;西面有苍山十八溪入湖。湖水平均深度15米,最深21米。湖水在下关经西洱河向西南流入漾濞江,再转南注入澜沧江。 资源 洱海鱼类资源丰富,有弓鱼、鲫鱼、鲤鱼和细鳞鱼,其中弓鱼最为有名,当地有鱼魁之称。湖产龙爪菜是白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菜。 景色 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自古及今,不知有多高人韵士写下了对其赞美不绝的诗文。南诏清平官杨奇鲲在其被收入《全唐诗》的一首诗作中描写它“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又称它“浩荡 汪洋,烟波无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洱海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巡游洱海,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 风花雪月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关于风、花、雪、月四景,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 诗曰: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风 :下 关风,下关一年四季都有大风,有时风力达八级以上。关于下关的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苍山斜阳峰上住着一只白狐狸,她爱上了下关一位白族书生,于 是化作人形和书生交往,他们相爱的事被洱海罗荃寺的法师罗荃发现了,他不容他们在一起,便施法将书生打入洱海。狐女为救书生,去南海求救于观音,观音给她 六瓶风,让她用瓶中的风将洱海水吹干以救出书生。当狐女带着六瓶风回到下关天生桥时,遭到了罗荃法师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风,于是大风全聚集在天 生桥上,故下关风特别大。按科学的解释,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劳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仅为下关 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行走在天生桥峡谷对着的街道上,大风吹的人站立不住。 花 :上关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 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润年开13瓣,花色 黄白相间,美丽诱人。花后之果壳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于游观的人太多,特别是官府的达官贵人到此赏花,都要当地白族群众招待, 人民忍受不了这种白吃负担,于是把上关花坎了。据考证,上关花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到处都可以见到。 雪 :苍山雪,苍山上的积雪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 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人民,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将瘟神都撵到了苍山顶上,让 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变作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于是苍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实际上是因为苍山海拔太高,山顶气温低的 缘故。 月 :洱海[2]月,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 的白族人家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倒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云彩、月亮和海水相应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关于洱海月,流传最广的是天宫公主下 凡的故事。传说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 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从此,宝镜就在海地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于是成了“洱海月”,供人 观赏。
大理 洱海
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泉水清澈如镜。每年到蝴蝶会时,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奇观。 蝴蝶泉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蝴蝶泉叫无底潭。潭边住着父女二人,女儿叫雯姑,聪明美丽如一 朵金花。雯姑长大后,和猎手霞郎定下终身。后来雯姑被地主抢走,霞郎打猎回来后拼死将他救出。不料官兵追来,二人走投无路,双双跳进了无底潭。顿时,电闪 雷鸣,暴风骤雨。待雨过天晴,潭中飞出一对美丽无比的大彩蝶,后面还跟着无数的小蝴蝶。那一天是农历4月15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美丽的蝴蝶就会 聚集在这里,讲述这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有名的“蝴蝶会”。 蝴蝶泉离周城很近,周城是大理州内最大的白族村镇,约有近9000人口,这里曾是大理国王的御花园。村内有古戏台,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现已被辟为白族民俗旅游村。 蝴蝶泉,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之一,风光秀丽,泉水清澈,独具天下罕见的奇观(蝴蝶会)。随着反映白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的传播,蝴蝶泉这一奇异的景观更是蜚声遐迩,驰名中外。 蝴蝶泉旅游小贴士 最佳旅游时间 :蝴蝶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举行,届时,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首尾相衔,蔚为奇观。 单身游人提醒 :在白族人的心中,蝴蝶泉是一个象征爱情忠贞的泉,每年蝴蝶会,来自各方的白族青年男女都要来这里,“丢个石头试水深”,用歌声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来这的游客都要试着找一下自己的意中人,千万不要错过啊。 景点介绍: 徐霞客闻之已久的蝴蝶泉,概括起来有“三绝”:泉、蝶、树。 首先是“泉”。 蝴蝶泉的水是从岩缝沙层中浸透出来的,水质特别清冽,一 出地表便汇聚成潭,没有任何污染。蝴蝶泉奔泻而出的泉水,近年来又被公园管理者十分珍惜地蓄积于三个一潭比一潭大的水潭之中,供人观赏,最大的一潭约10 亩。蝴蝶泉由过去的一潭,变为现在的四潭,这是蝴蝶泉公园内最显眼的景观。 其次是“蝶”。蝴蝶泉内,蝴蝶种类繁多,每年阳春三月到五月间,蝴蝶大的大如巴掌,小的小如蜜蜂,成串悬挂于泉边的合欢树上五彩缤纷。4月15日一天被白族人民定为蝴蝶会。徐霞客在他的游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著名诗人郭沫若于1961年秋到大理游蝴蝶泉时,曾写下“蝴蝶泉头蝴蝶树, 蝴蝶飞来万千数,首尾联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的诗句。一个说蝴蝶“连须钩足”,一个说蝴蝶“首尾联接”,两位文人都因时序不合而未亲睹蝴蝶成串悬挂 于泉边树下的奇观,倒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细节的真实,这就要游人自己去认真观察了。蝴蝶泉边不是任何时间都有蝴蝶翻飞的,除了每年4月的几天外,其他时间 是看不到这种奇景的。如果来得不巧错过了蝴蝶会,也不必遗憾,蝴蝶泉以南新建的蝴蝶馆,真实地再现了蝴蝶泉边蝴蝶的生态、品种以及与蝴蝶有关的蝴蝶文化, 为不能亲临蝴蝶会的游客提供了了解蝴蝶泉奇观的珍贵资料。 最后是“树”。蝴蝶泉公园内,有“蝶泉之美在于绿,请君爱护划和木”的环境标语牌,这句话一点不虚假地说出蝴蝶泉之美,不仅得益于沿途我们所见到的凤尾竹、圣诞树等夹道迎客的新栽林木,以及泉后满山遍野的松林、柏林、棕榈林、茶林、杜鹃林、毛竹林,还更得益于蝴蝶泉边合欢树、酸香树、黄连木等本地特有的芳香树种。蝴蝶泉边这株夜合欢树,每当4月初开花时节,白天花瓣张开如一只只蝴蝶,夜晚又花瓣合拢吐出阵阵扑鼻清香。诗人形象地赞美蝴蝶是“会飞的花朵”,这合欢树的花朵则是“静止的蝴蝶”。蝴蝶会期间,花与蝴蝶共舞,真假难辩,是蝴蝶泉的一大奇观。 望海亭,登亭远望 :鸡山飞峙,山顶楞严塔隐约可见;山脚挖、双朗等村庄房屋田野依稀可辨;洱水如镜;北面上关,南面喜洲,烟树弥漫;右前江尾村,似一支利剑,插入洱海。这望海亭,确是观“海”的好地方。 蝴蝶树在泉池西北角的池边有一棵苍劲的夜合欢古树,枝叶婆娑,树荫遮天蔽日,这就是蝴蝶树,横跨泉上,每当春末夏初,古树开花,状如彩蝶,且散发出诱蝶的清香味,其时蝴蝶群集飞舞,一只只“连须钩足”,从枝头悬至泉面,形成千百个蝶串,象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带。 特别提示 :蝴蝶泉边不是任何时间都有蝴蝶翻飞的,除了每年4月的几天外,其他时间是看不到这种奇景的,不建议在不适宜的时间去看蝴蝶泉,绝对是很乏味的。 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学士,到此考察游览,并写下了许多重要的诗文。 明代有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热情称颂蝴蝶泉,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 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以此月群而观之,过5月乃已。”清代诗人沙琛, 在《上关蝴蝶泉》诗中赞道:“迷离蝶树千蝴蝶,衔尾如缨拂翠湉。不到蝶泉谁肯信,幢影幡盖蝶庄严。” 蝴蝶泉,坐落在大理点苍山云弄峰下。它像一颗透明的宝石,镶嵌在绿荫之中,以它特有的奇观,吸引着远近游客。 从下关乘车,沿滇藏公路北行30余公里,车左侧即有一座古色古色的石牌坊映入眼帘。牌坊上书“蝴蝶泉”三个大字,乃郭沫若游大理时留下的墨迹。 从牌坊到蝴蝶泉边,约有百米,泉池二三丈见方,四周用透亮的大理石砌成扩栏。泉水清澈见底,一串串银色水泡,自沙石中徐徐涌出,汩汩冒出水面,泛起片片水花。这泉水得苍山化雪之功,不仅水量稳定,水质也十分优良。 从牌坊到蝴蝶泉边,约有百米,泉池二三丈见方,四周用透亮的大理石砌成扩栏。泉水清澈见底,一串串银色水泡,自沙石中徐徐涌出,汩汩冒出水面,泛起片片水花。这泉水得苍山化雪之功,不仅水量稳定,水质也十分优良。 每年农历三四月间,云弄峰山上各种奇花异草竞相开放,泉边的合欢树散发出一种淡雅的清香,诱使 成千上万的蝴蝶前来聚会。这些蝴蝶大的如掌,小的如蜂,它们或翩舞于色彩斑斓的山茶、杜鹃等花草间,或嬉戏于花枝招展的游人头顶。更有那数不清的彩蝶,从 合欢树上,一只只倒挂焉,连须钩足,结成长串,一直垂到水面,阳光之下,五彩焕然,壮观奇丽。尤其是旧历四月十五这一天,若遇天气晴和,更是盛况空前,不 仅蝴蝶多得惊人,而且品种繁多,如凤尾蝶、大瓦灰蝶等等,应有尽有,汇成了蝴蝶的世界。 蝴蝶泉的传说 蝴蝶会这天,赶会观蝶的人,穿红着绿,纷至沓来,欢声笑语使蝴 蝶会更加春意盎然。关于蝴蝶会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蝴蝶泉又叫无底潭。古时候,云弄峰下有个叫羊角村的地方;住着一位如花似玉,心灵手巧的姑娘雯 姑。她的勤劳和美丽使小伙子们做梦都想得到她纯真的爱情。云弄峰上有个英俊的白族年轻猎人名叫霞郎,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善良。有一年,雯姑与霞郎在三 月三的朝山会上相逢,一见钟情,互订终身。苍山下住着一个凶恶残暴的俞王,他得知雯姑美貌无比,打定主意要雯姑做他的第八个妃子。于是派人把雯姑抢入宫 中。霞郎知道后,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宫内救出了雯姑。俞王发觉后,立即带兵穷追。他俩跑到无底潭边时,已精疲力竭,带着刀枪火把的追兵已到眼前,危急中两 人双双跳入无底潭中。次日,打捞霞郎和雯姑的乡亲们没有找出两人的尺体,却看见从深潭中翻起的一个巨大气泡内飞出了一对色彩斑斓、鲜艳美丽的蝴蝶。彩蝶在 水面上形影不离,蹁跹起舞,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无数蝴蝶,在水潭上空嬉戏盘旋。从此,人们便把无底潭称为蝴蝶泉。尽管这是一个传说,然而每当农历四月,山花 烂漫之时,确实有成千上万,形态各异的蝴蝶到泉边相聚。 蝴蝶泉的成因,与这一带的环境条件有关。该泉西靠苍山,东临洱海。苍山巍峨挺拔,耸立如屏,山 顶积雪,经夏晶莹。云聚生雨,降水丰富,植物每项。洱海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风光绮丽,花枝不断,四时如春。苍山和洱海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银苍玉洱” 的观赏美景,而且构成了蝴蝶等昆虫大量繁殖与生长的自然环境。蝴蝶泉处于洱海大断裂的北东盘,该盘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形成了众多的落水洞和溶洞,受大气 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形成了岩溶含水层。该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沿溶蚀管道流动,在与冲、洪积物接触部位,受细粒松散物阻截,溢出地表后形成蝴蝶泉。该泉涌水 量在18.77升/秒上下。泉水的矿化度小于0.5克/升,属重碳酸钙、镁型水,无臭、无味,水质淡美。泉好水美再加上泉边的那棵合欢树,蝴蝶自然乐意光 临。由此可知,蝴蝶会并非是因那对情人的遇难所引起,而是由那里的特殊环境条件决定的。 令人惋惜的是,近十数年,人们已经很难看到美丽的蝴蝶盛会,有时,虽有蝴蝶聚集,但数量已少。 据当地父老传言:蝴蝶泉边,原有一蓬枝叶茂密、开白花、发清香的茨蓬,花枝缠在横斜泉面的树干上,蝴蝶沿着这些下垂的花枝连成串。如今,茨蓬已除,泉面树 干叶枯,加上周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田野大量使用农药,误伤不少蝴蝶,那连须钩足悬于泉面的奇观,久已不见。看来,只有认真研究蝴蝶生长的规律,加强自然 环境的保护,努力保持生态的平衡,才能使迷人的蝴蝶盛会得到恢复和兴盛。 蝴蝶泉的由来 蝴蝶泉原名“无底潭”,位于云南大理苍山云 弄峰下。传说很久以前,有父女俩人住在无底潭边。父亲勤劳、憨厚,女儿名叫雯姑,美丽、善良。一天,父女俩上山砍柴,突然一只身上带着箭伤的小鹿伏于他们 面前求救。不久青年猎手霞郎赶了过来。善良的雯姑可怜受伤的小鹿,就向霞郎求情。霞郎答应了雯姑的请求,不再伤害这头小鹿,雯姑就把小鹿带回自己家中调 养。从此,雯姑和霞郎从相识到相爱,并订下终身。 当地的霸主虞王看上了霞姑的美貌出众,一心想纳她为妾。在无数次的求亲均遭到拒绝之后,虞王恼 羞成怒,决定来硬的。一天夜里,虞王带人闯入雯姑的家,杀害了雯姑的父亲,抢走了雯姑。这一幕都让被雯姑救下的小鹿看到了。小鹿夜奔苍山,找到了霞郎。霞 郎闻讯与小鹿连夜下山,拼死救出了雯姑。正当他们想离开此地,远奔它乡时,官兵却追来了,一直追到无底潭边。在寡不敌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雯姑和霞郎双 双跳进了无底潭,跟在后面的小鹿也跳进潭里,以身相殉。顷刻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虞王见势不妙,带着官兵仓惶逃跑了。 第二天,雨过天晴,云开雾散,从无底潭中飞出一对彩色的花蝴蝶。它们缠缠绵绵,互相追逐,不久 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彩色蝴蝶,都飞来和雯姑和霞郎变成的彩蝶相伴。成千上万的蝴蝶一对一对排成行,围着无底潭翩翩飞舞。一会儿首尾相衔,一会儿并驾齐驱, 五颜六色,就象仙女散花,十分壮观。从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数不清的彩色蝴蝶就会飞到无底潭边聚会。年复一年,人们便把无底潭改称为“蝴蝶泉”,并代代相 传至今。这便是我小时候听过许多遍的关于蝴蝶泉的美丽传说。后人为了纪念雯姑和霞郎,采集了各种蝴蝶标本,在蝴蝶泉边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蝴蝶馆。 大理蝴蝶泉,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之一,风光秀丽,泉水清澈,独具天下罕见的奇观)蝴蝶会。随着反映白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的传播,蝴蝶泉这一奇异的景观更是蜚声遐迩,驰名中外。 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学士,到此考察游览,并写下了许多重要的诗文。 明代有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热情称颂蝴蝶泉,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 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以此月群而观之,过5月乃已。”清代诗人沙琛, 在《上关蝴蝶泉》诗中赞道:“迷离蝶树千蝴蝶,衔尾如缨拂翠湉。不到蝶泉谁肯信,幢影幡盖蝶庄严。”
大理 蝴蝶泉
03 16 06 11 13 05 04 12 01 08 15 14 10 07 02云南 大理 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 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其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 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 4122米。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 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溟、阳南。 苍山雪 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盛夏时节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仍萦云在载雪。 苍山云景变幻万千,其中最有名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望夫云每年冬春季节常出现于玉局峰顶,这云出现后洱海随即狂风大作掀起阵阵惊涛骇浪,渔船不能出海,因此望夫云又被称为“无渡云”。玉带云不仅妩媚动人,而且按白族农谚所说,她还是丰收的预兆:“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苍山野生杜鹃花 苍 山的森林也自成景观。这座四季苍翠的山,由下而上形成了幼林草地带、松林栎林 带、冷杉杂木带、高山草地带,具有层次分明的高山景观和变化有致的季相景观。以苍山命 名的苍山冷杉,以其楚楚动人的身姿与不畏风雪严寒的气质,雄踞于苍山海拔三千米以上 的悬崖绝壁之上,是我国冷杉属树种在地理位置上分布最南的一个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 一种高山景观植物,被誉为“树中君子”。 苍山花卉,品种繁多。云南的八大名花,即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百合花 、龙胆花、兰花、绿绒蒿,在苍山都寻找得到踪迹。其中,仅杜鹃花品种就有41种,从山脚 直到海拔 4100米的积雪地带,层层叠叠,成片成簇,植株高者达十五米以上,呈大树状( 如棕背杜鹃、马缨杜鹃);矮者只有十公分,呈匍匐状贴地而生,形成地毯状景观(如密枝杜鹃)。花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花色有红、白、黄、紫、蔷薇等十六种 不同颜色。在 这花的海洋里,有的品种仅苍山一地所独有,如和蔼杜鹃、蓝果杜鹃,有的以大理命名,如 大理杜鹃、大理腺萼杜鹃。世界上杜鹃花属中叶子最大的品种凸尖杜鹃,就生长在苍山上。 苍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天然杜鹃花园”。 苍山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气候适宜,植被茂密,至今还生活着鹿、麂、岩羊、野牛、山驴、野猪、狐、雉鸡等以及少数的珍稀动物“四不像”。 苍山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风景名胜区。1992年,当地政府在海拔2600米玉带云出处新辟了一条玉带云游路。游路南起马龙峰,北至应乐峰,长约法18公里,将苍山许多景点连接在一起,游人至此,可尽情观赏苍山奇峰异石、林泉飞瀑,也可俯瞰苍洱大地的壮丽景色。 苍山大理石 苍山的泉水亦为人称道。除了18条长流不息的溪水外,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是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中著名的有洗马潭、黄龙潭、黑龙潭等,潭水莹澈,泻出的泉水更是清洌异常,青碧璀璨。苍山群溪中,清碧溪、七龙女池素享盛名,古今骚人墨客有不少精妙的描写。 苍山还是驰名中外的大理石的出产地。大理石又名苍山石,是一种以碳酸钙为主,间含微量氧化硅、 镁、铁等金属、非金属杂质的石灰岩。大理石石质细腻,光滑如脂,花纹奇美,其中以花纹取胜珠“彩花石”一经打磨便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山水、花鸟、人物的天然 画面,被誉为“石中瑰宝”。苍山由千姿百态的石头构成的石峰、石崖、石洞,让游客流连忘返。 苍山地区历史文化遗址 苍山地区文化遗址包括远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后来的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大理国羊苴咩城遗址。 苍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有石斧、石凿、但以半月形双孔石刀、断线压纹陶、带流器、带把 器、圆底器等为典型特征,形成自成体系的洱海地区新石器方化。自1938年11月至1940年6月,中央博物院吴金鼎、曾昭燏、王介忱等三人奉李济先生之 命,对大理进行古迹调查。发现21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佛顶乙址、佛顶甲址、马龙遗址、龙泉遗址、小岑遗址、马耳遗址、中和遗址、三阳遗址、鹤云遗址、 莲花四甲址、白云遗址、苍琅乙址、苍琅丙址、下关遗址、五台甲址、五台乙址、苍琅甲址、苍琅丁址、苍琅戊址、虎山遗址、捉鱼村遗址等;并对马龙遗址、佛顶 甲、乙二址、白云遗址、龙泉遗址等四处进行了科学发掘,又对中和峰、五台峰部分进行试掘。 这是云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规程进行的科学发掘,初步揭示了大理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为研究大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科学证据。解放后,云南省博物馆在苍山沿线调查或试掘的遗址有:五指山遗址、中和遗址、余家田遗址、小岑遗址、双鸳村遗址、鹤阳遗址、上关遗址等7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 的鹤顶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太和城西依 苍山,东临洱海为天然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北城墙相距约500米。太和城曾经是古代南诏国的都城,公元739年迁都于此,经过南诏几个朝代的建 设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城池,直到779年,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太和城才逐渐荒废下来。作为当时南诏国都,它是南诏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和城内立 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 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立于大历元年(766)。碑文作者相传是南诏汉族清平官(宰相)郑回,由唐朝流寓在南诏的御书杜光庭书写。 此碑两面共刻5000多字,叙述了南诏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唐友好的愿望。尤其重要的是碑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云南各族的分布、融合情况。这是研 究南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此碑与太和城遗址均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苴咩城位于大理苍山中和峰下,在今大理古城及 其以西地区。该城原为"河蛮"所筑。南诏统"六诏",征服大理各部,同时也统治了该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阁罗凤卒、异牟寻立,从太和 城迁都于羊苴咩城,并重新加以修筑。唐大历十四年至元至元十一年(公元779~1254年),羊苴咩城一直是南诏大理国的国都。直至元朝至元十一年(公元 1274年)建云南行省、置郡县,将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中庆(今昆明), 羊城才结束了为时近五百年的国都历史。元代羊苴咩城为大理路军民总管府所在地。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将沐英攻下大理后,在羊苴咩城基础上修 建今大理古城,旧城废弃,渐被掩没。今大理古城以北500米桃溪南岸,残存城墙遗址一道。残墙基宽8~10米,高2~4米,大部分为夯土筑成,部分用砖砌 垒。 苍山索道 大理苍山小径曲折险峭,过去上苍山探奇揽胜攀爬十分困难,1996年2月中美合资、投资1600万元人民币在苍山修建游览索道,该索道全长1668米,爬 高478米,采用了美国进口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仅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建成,投入使用,为游客探寻美丽神奇的苍山提供了安全、可靠、舒适和快捷的交通工 具。索道站设在苍山脚下,三月街处,离大理古城1公里左右,这里环境优美,集旅游、餐饮、休闲和购物等综合配套设施于一体,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乘上缓 缓运行的索道,郁郁的苍山,皑皑的白雪、蓝蓝的洱海、悠悠的古城,星罗棋布的白族民居尽收眼底。索道上步站设在苍山上的"中和寺"附近。一下索道便可参观 名胜古刹。然后沿着蜿蜒于苍山山腰全长18公里的玉带路,游客就可到达桃溪、中溪、凤眼洞,七龙女池、清碧溪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站在苍山上远眺洱海,那湖光山色,那蓝天白云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中文/Chinois法国番禺富善社 网站
Association PAN-YU en France
Bienvenue sur le site Web !
Association PAN-YU en France
法国番禺富善社
方显秋 先生
法国番禺富善社 网站
Accueil Général 08/2009 08/2010 Médias Photos 2006/2007/2008 Paysages Portraits Photographies Groupes 2009 Photos Exceptionnelles 2010 Défilé à PARIS 13e 2010 Yun Nan+Corée Video Video 2007 Video 2008 Video Exclusives Video 2010 Archives Progrmmes 08/2009 08/2008 08/2010 Nouvel An de 03/2010 2010 Liste des noms des membres 06/2010 2010/11 敬老联欢 2011/01 兔年迎春接福联欢暨富善社十六周年社庆 Cont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