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2010
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4 15 16 12 噶丹松赞林寺汉语名称是归化寺。在中甸县城以北5公里处,该寺建于1679年,是云南藏传佛教之首寺。 全寺占地33万平方米,筑有坚固、厚实的城垣和5道城门。大寺为5层藏式雕楼建筑,大殿可 容1600人趺坐念经。扎仓和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数百间僧舍、活佛净室拱位四周,异常壮观。两寺同为公元1679年五世达赖和清康熙皇 帝所敕建的著名康区“十三林”中的二座。寺中藏有众多的珍贵文物,如殿内还供奉着五世和七世达赖的铜像,有8尊包金释迦佛像及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 黄金灯、传世法器等历代珍品。寺内现有僧侣700余人。 归化寺 亦称“桂花寺”、“垮安寺”,藏语称“垮安东卡”。位于县治东北37公里处,在今过马营乡西北13公里与森多乡的交接处。藏语“垮安”意为“青城”, 指令内豪古呼和浩特市,该市1日名。‘归绥”,原青海地区称之为“归化城”。内字归化佛系统多转生于青海,在青海较有影响,在今大通县广惠寺建有“归化 昂”。末世名札木多,出生于今贵南过马营乡的切扎,现任内蒙佛协副会长,约在四十年代在故乡建其府邸,形成一座小型格鲁派寺院,称之为叫“归化寺”或“垮 安尕卡”。 1958年前有僧房50间,常住僧侣4人。1958年后拆毁,现自行修复,仍有僧4人。 归化寺位于迪庆州州府中甸城北佛屏山下的噶丹松赞林寺, 在中甸县城以北5公里处,建于1679年。它汉语名称是归化寺。松赞林寺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其建筑造型充分体现了藏式建筑特点,表现出深重 的宗教意味。全寺占地五百亩,形成椭圆形城垣,开设扎雅、独肯、东旺、绒巴、鲁古五道城门。布局上,扎仓、吉康两主寺居于最高点,坐北向南,为四层藏式碉 房建筑。 八大康参和西苏、觉厦(扎仓的两所事务机构)拱卫周围。还有五百所僧舍错落有致,竞相辉耀。周 围筑城垣,设置望台、哨楼、碉堡。扎仓、吉康两所主寺的建筑特色和室内布置设施可谓真正体现了松赞林寺的艺术精华和宗教内涵。归化寺中收藏的文物,有各种 精美的金佛像,有达赖五世馈赠的五彩金汁精画唐卡16轴,还有各种藏文经籍,如手抄。精印的世界著名佛学丛书《甘珠尔•丹珠尔》一套共400余函,历世达 赖、班禅所念诵及供奉的贝叶经,皆为少有珍藏。还有各种精彩的大型壁画、美丽的酥油花,内容虽多为宣扬喇嘛教教义,但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是藏 汉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 1936年5月,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路经中甸,贺龙、萧克同志曾亲临归化寺,访问活佛喇嘛,题 赠“兴盛番族”的匾额;争取归化寺属下开明的夏纳古娃等人为红军征购粮草;归化寺提供了不少物资,使红军短期内准备了抵甘孜前翻越雪山所需粮秣;还派武装 喇嘛担任向导,支持了红军北上抗日。可惜,这座在迪庆很有影响的大寺毁于十年浩劫之中,寺中曾拥有许多珍贵的文物现已难准确记其数量和实况。近年来,党的 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部分建筑。 现在,中心大寺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八大“康参”正在施工,寺中已有喇嘛300余人,并自建了数十幢静室。如今虽然也可见一斑,但已远无当年的规模。松赞林寺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
丽江 中甸 噶丹松赞林寺
云南丽江黑龙潭:丽江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位于城北象山脚下,从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潭水从石缝间涌涌喷出,依山斛清泉汇成四万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优美的古建筑点缀其间。其流韵溢彩,常引人驻足留连。 丽江黑龙潭公园俗称龙王庙,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黑龙潭内随势错落的古建筑有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和后来迁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国寺解脱林门楼、五凤楼,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及清代听鹂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 五凤楼又称法云阁,原建于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黑龙潭。福国寺建于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别墅及家庙。木土司曾在寺内会见过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 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 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 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 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 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泉涣涣兮涟漪,问何时最是可人?须领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亭标标而矗立,看这般无穷 深致,应记取云飞画栋,雨卷珠帘。”黑龙潭以其天生丽质,名列《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诚不虚也。
丽江 黑龙潭 泉水清潭
丽江 束河古镇
07 12 03 10 04 05 16 06 09 01 02 08 14 11 15 束河, 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 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运营发展,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束河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完好的驿站,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束河位于云南丽江城北,沿柏油马路向雪山方向行驶,约五公里处左转, 进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约2公里,你便可以见到一个古老的村落,这就是束河,又名龙泉村。 进入束河村,你可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这里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个类似大研镇古城四方街的广场,面积约250平方米,亦称束河四方街,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广场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以及闲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站在广场中心,你细细观察体会,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再走向城市,从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迹。 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 ”,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有北泉寺。寺内陈设与古城其它寺院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 合院,里面供奉的皮匠祖师。因为是束河人的骄傲,这里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时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 出大研城北走,眼前是一片绵延辽阔的原野,一丛丛树前,掩映着一个古老的村舍,纳西族先民跨过金沙江,从大雪山南下进入丽江坝子,就是在旷野上创建了他们早期的文明。 束河、白沙一带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是木氏上司的发祥地。这里古迹荟萃,你可感受更古朴的束河位于丽江城北,沿柏油马路向雪山方向行驶,约五公里处左转, 进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约2公里,你便可以见到一个古老的村落,这就是束河,又名龙泉村。 最佳旅游季节 :四季都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说有影响的话,就是千万别旺季来,旺季人多,物价上涨,最主要是那都是人,破坏了心情。旺季指5月-10月这段时间。 购物 :皮鞋、马鞍、皮衣、麻线、铁器、竹器。 美食 :束河位于玉龙雪山南麓,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酝酿了无数的美食。 1、虹鳟鱼:玉龙雪山常年不断的清泉,水质清澈,冰凉刺骨,正是虹鳟鱼最佳的自然养殖场,食之鲜嫩可口,另人难忘。 2、束河凉粉:用丽江特产鸡豌豆制作而成,“热了凉吃,凉了热吃”。 气温 :年平均气温12.6度,最高气温(极端)32.3度,最低气温(极端)零下7.5度。7-9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 特别提醒 : 对于很多当地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束河,但是说起龙泉村却是人人都知道的。所以当您前往的时候,如果需要问路还是询问龙泉村比较保险。 正者,常也;福者,祥瑞也。正福隐含五福之意。 五福乃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祥瑞之极也。正福亦含赠福、增福之意,此亦主人之法名也。草堂者,简居也,唯有德者居之,虽陋不掩其清雅。古有杜甫草堂,庐山草堂等,慕其高仪,故从其名曰正福草堂。 草堂源于家宅,辛巳初秋成。飞虹小筑揽二楼于东北,回廊绕于西南,庭院阔数丈。楼间环斗水为 池,锦鲤数尾,刨竹三曲引水于其上,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水声不绝于耳。廊前植松竹梅兰,微风过处,摇曳生姿,自有一番婀娜。草堂共一厅二堂二台十室, 所设者皆旧日江南人家之物,或素雅,或华美,但求还原水乡之韵味,雅士之风华。 束河八景 夜市萤火 龙门望月 雪山倒映 断碑敲音 鱼水亲人 西山红叶 石莲夜话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 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 25 米、宽 4.5 米、高 4 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 30 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 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 “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它们不怕人,每当喂食的时候,纷纷争指令性计划令物,溅起的水花泼到喂食者脸上,人与鱼如此亲昵相处并不多见,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鱼水亲人”。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 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 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西山红叶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石莲夜读 束河西山的最南边就是松云村,后边有石莲山,山上有个山洞,象老虎张开的大嘴,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
中文/Chinois法国番禺富善社 网站
Association PAN-YU en France
Bienvenue sur le site Web !
Association PAN-YU en France
法国番禺富善社
方显秋 先生
法国番禺富善社 网站
Accueil Général
08/2009 08/2010 Médias Photos 2006/2007/2008
Paysages Portraits Photographies Groupes 2009 Photos Exceptionnelles 2010 Défilé à PARIS 13e 2010 Yun Nan+Corée Video
Video 2007 Video 2008 Video Exclusives Video 2010 Archives Progrmmes
08/2009 08/2008 08/2010 Nouvel An de 03/2010 2010 Liste des noms des membres 06/2010 2010/11 敬老联欢 2011/01 兔年迎春接福联欢暨富善社十六周年社庆 Contacts